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的Inode,即索引节点,它储存了文件的元信息,如创建者、创建日期和大小等。每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,因此有可能出现Inode已经用光但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。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时,系统内部会找到对应的Inode号码,并根据其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。此外,本文还介绍了硬链接和软链接的概念及其区别。
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,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,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。一个是数据区,存放文件数据;另一个是inode区(inode table),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。
储存文件的元信息,比如文件的创建者、文件的创建日期、文件的大小等等。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,中文译名为"索引节点"。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。
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,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,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。这时,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。
表面上,用户通过文件名,打开文件。实际上,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:首先,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;其次,通过inode号码,获取inode信息;最后,根据inode信息,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,读出数据。
可以用stat命令,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:
stat example.txt
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,可以使用df命令:
df -i
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,可以用如下命令:
dumpe2fs -h /dev/hda | grep "Inode size"
使用ls -i命令,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:
ls -i example.txt
"硬链接"(hard link)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;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,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;但是,删除一个文件名,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。
"软链接"(soft link)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,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。读取文件A时,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。因此,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,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。这时,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"软链接"
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: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,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,文件B的inode"链接数"不会因此发生变化。
Link:
- http://www.ruanyifeng.com/blog/2011/12/inode.html